各位老師、同學,大家早上好!
不知道同學們平時注意過沒有,你走進教室后是如何關門的呢?是小心翼翼地把門輕輕掩上,還是“砰”的一聲,隨手把門帶上呢?在課間,有同學趴在桌上休息時,你是輕聲細語地和別人交談,盡量不打擾他,還是毫無顧忌地和同學開茶話會呢?我想,前者正是高情商的表現(xiàn),作為當代中學生,我們應當做一個高情商的人。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做一個高情商的中學生》。
什么是情商?簡單來說,情商就是控制自身情緒,調(diào)節(jié)人際關系的能力。作為高中生,我們平時可能更多地關注智商的高低,而忽略情商的培養(yǎng),殊不知,情商才是開啟心智大門的鑰匙,影響個人命運的關鍵因素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·戈爾曼說過:成功=20%的智商+80%的情商。
青春期是人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,同學們在面臨學習壓力的同時,也面臨著復雜的生理、心理變化,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等矛盾,嚴重的會產(chǎn)生焦慮、叛逆、厭學、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。在湖南一所中學,一位高三尖子生羅某,僅僅因為班主任鮑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他,就對老師痛下殺手,而此前,班主任對他像親人一樣關心。不懂得感恩的人智商再高又怎能指望他對社會做出貢獻呢?在高校同樣存在林森浩投毒案這樣的極端案例。林森浩作為復旦大學的研究生,智商不可謂不高,但他缺乏對人際關系的妥善處理,最終釀成慘劇。這些都警示我們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。
幸運的是,情商不是天生的,我們可以通過后天學習,加以培養(yǎng)和提高,使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挑戰(zhàn),讓自己變得更強大。三年的學習,猶如一次萬里長跑,需要的不僅是智力,更是耐力、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。如果只是因為一次考試失誤就灰心喪氣,受到一次批評就心煩意亂,又如何能取得更大進步呢?其實我們只要在情緒低落時,給自己一聲鼓勵;在身心疲憊時,多一份堅持;在與人相處時,多一份友善,我們就能在一點一滴中提高自己的情商。
身為高中生的我們,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積累,更要注意情商的培養(yǎng)。同學們,做一個高情商的人吧,也許成功之門正在向你打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