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高考已塵埃落定,今年的語文試題與往年相比,我認為主要特點是:穩(wěn)中求變,穩(wěn)中出新。以下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。
一、總體評價
2014是安徽高考語文自主命題的第九年,整套試卷既延續(xù)了我省語文卷的總體風格,又有亮點呈現(xiàn)。試題緊扣《考試大綱》和《考試說明》,緊密聯(lián)系高中語文教材,與去年試題相比,試卷結構保持穩(wěn)定,五大題共21小題,賦分基本一致,考點也變化不大;而且既重視地域文化(文言文和語用20題),又關注社會熱點問題(論述類文本和作文)。難度適中,穩(wěn)中求變。選文平易,文面生動,風格清新;既重視基礎,又強化能力,這樣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發(fā)揮,對中學老師今后的語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。
二、試題特點
1、穩(wěn)定性。今年語文試卷的穩(wěn)定性特點比較突出,試卷的整體結構沒有大的變化,題型穩(wěn)定。文學類文本閱讀仍然是散文閱讀,安徽自主命題以來,三年散文、三年小說的格局沒有被打破;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,仍然考學生的思辨能力,名句默寫仍然是二選一。
2、變化性。今年的基礎知識題語音和字形同時考查,以兩題選擇的形式出現(xiàn),體現(xiàn)了對基礎知識的重視;標點符號在語病修改中涉及,擴大了考點的覆蓋面;語用題中的情景對話題在連考三年之后被圖文轉換代替;文學類文本閱讀雖然是散文,但選擇了外國散文,拓展了選材范圍;識記、分析綜合這兩個層級的題型各增加了一道,分值分別由2013年的9分、12分增加到12分、19分,和2013年相比,除了理解和探究兩個層級的分值沒有變化外,“鑒賞評價”“表達應用”層級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調整,總體趨勢趨向簡易。
3、地域性。文言文第二個語段節(jié)選自桐城派大家姚鼐的《朱竹君先生別傳》,這是姚鼐作品中的佳作,可以引導學生對桐城派乃至安徽文化的探究;語用第20題的語料是對徽菜的介紹,增加了考生對皖南的民風民俗的了解。這些能夠引發(fā)考生對本省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的濃厚興趣。
4、時代性。論述類文本閱讀是一篇時文評論,內容涉及眾多的文藝晚會和其他娛樂節(jié)目中表現(xiàn)出的文化現(xiàn)象,為學生耳熟能詳,與13年選自《愛因斯坦文集》中關于“科學思維與倫理公理”的論述文章相比,學生可以以輕松的心理進行答題。類似的文本還表現(xiàn)在作文中,“劇本修改誰說了算”的材料不僅可以引發(fā)考生對演藝界的這類現(xiàn)象的回憶,更能引導考生思考當下諸多方面的類似現(xiàn)象,到底孰是孰非,相信考生定能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。
5、自主性。今年的語文試卷加強了對考生能力的考查。文學類文本《獨木舟之道》選自美國自然文學的經典之作《低吟的荒野》,這篇文章文字清新優(yōu)雅,翻譯自然流暢。第14題是探究題,,題干中“你所悟到的”就是考查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,注重考生的真實體悟;題干中“諸多”是個開放性提示,學生如從“自然之道”“探險之道”“生存之道”“寧靜之道”“孤獨之道”“心靈之道”等等角度進行探究,都是很好的解讀。這樣的題目會激發(fā)考生個性化、有新意的解讀,對以后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閱讀的落實有好處。
與前些年相比,安徽語文試卷“今年花勝去年紅”,讓我們期待明年“花”會更艷麗!